知晓:智能化采煤将迎来高速发展,智能开采设备市场空间至少4600亿 

2023-12-27 09:54 发布

13 0 0

随着北方陆续进入采暖季,作为煤炭安全保供利器,《证券日报》注意到,煤炭上市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动作频频。远程会议的具体问题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也有业内领域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为成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证券日报》通过采访了解到,当前智能化、人化的智能采煤工作迈向常态化应用,多地矿井正在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助力煤炭开采,其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明显,在今冬煤炭安全增产增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煤矿智能化发展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智能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处于高速发展期,相关智采设备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煤矿装上智慧大脑








四季度是煤炭安全保供的关键时期,《证券日报》通过采访了解到,为推进煤炭安全增产、绿色节能,当前多地煤炭企业正在加大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力度,为煤矿装上智慧大脑。


近日,陕西煤业所属彬长矿业大佛寺矿智能综合一体化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现在装完一节车厢只用1分钟,装完一列火车也就是、四十分钟。装车用时较以前平均减少35分钟列,效率提升了39%。陕西煤业所属的柠条塔矿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煤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煤炭安全增产的效率提高不少。








10月1日,陕西煤业首套国产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成套设备在张家峁矿业二盘区2203工作面正式采煤。陕西煤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因智采设备的投运为矿井生产接续、煤炭稳产保供奠定了坚的基础。当前张家峁矿业每天大概发运火车7列、汽车900辆,每天共发运煤炭产品45万吨。








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了陕西煤业的劳动工效和产能释放效率。据《证券日报》了解,与2022年相比,今年以来陕西煤业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年生产能力由450万吨提升至800万吨;陕北、陵矿区全员年均工效超过1万吨。








据悉,在兖矿能源,这种智能化潮流日渐浓厚。例如下属的鲍店煤矿集智能控制、调度指挥、监测监控于一体的智能集控中心,在统一场景下现了矿井运行状态的集中展示与时管理。7304工作面现全工艺段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时序自动放煤、远程可视化集中控制等功能的常态化运行。矿井主煤流运输、变电所、排水泵房等岗点全部现远程控制、人值守、智慧巡检。


此外,据神华智能化建设规划,计划到2022年现煤矿智能化建设全覆盖;井工煤矿采煤、掘进工作面全部现智能化;井下固定岗位全部现人值守;选煤厂全部现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能源保供,山西在稳定现有煤炭产量基础上,推进了64座煤矿核增产能3860万吨年、9座建设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增加产能96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山西持续加大煤矿智能化建设力度,建成23座智能化煤矿、572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升煤炭生产效率,为煤炭增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内蒙古自治区77处煤矿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33个。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6个,25处露天煤矿开展人驾驶试验。








科技安全生产招工难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燃料之一,在保障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些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先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6920%下降到2022年的5680%。在碳中和的绿色能源发展战略下,预计煤炭的消费占比会进一步下降,考虑到我国富煤、凭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以及新能源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煤炭资源仍将在较长时期内作为我国的主导型能源和基础性能源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开采经历了从人工炮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历史性转变,未来智能化是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持。5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速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目前已经在煤炭开采关键技术、设备、系统平台等方面已经获得初步应用,未来深度融合是发展趋势;








2)安全生产倒逼煤炭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近些年随着对煤炭开采行业安全性的重视,我国煤矿死亡人数从2022年的1973人下降到2022年的225人,百万吨死亡率也相应地从0564下降到0058,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但与国外发达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受资源赋存条件、开发与利用工艺的复杂度、技术与装备水平等因素制约,煤炭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重大安全隐患的智能监测、预测、预警等技术相对落后,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大幅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与劳动强度,推动煤矿开采体质增效。








3)人工成本上升招工难促使企业加大智能化投入。目前煤炭企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部分企业的井下作业人员平均年龄超过45岁,煤炭企业井下恶劣的作业环境难以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导致招工越来越困难,我国煤炭开采余选洗业人数从2022年的52719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28468万人,下降了46%,同时叠加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将促使煤炭企业加大智能化投入。








煤矿智能化加速落地,产业链站上风口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普通煤矿发展成智能煤矿,需要多重改造:首,需要智能系统基站、远端控制平台等基础建设,涉及华为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第二,需要煤机等装备智能化改造或购置,涉及郑煤机等;第,需要交互式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平台等软硬件建设;第四,需要各子(分)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的相互衔接与融合,如综采子系统、综掘子系统、安全子系统、提升子系统等融合形成整个矿山的智能化成套控制系统,涉及科达自控等。








智能矿山带来矿山开采产业链全面升级。上游主要是系统集成中所运用的摄像头、防爆计算机、防爆变频器等零部件,以及轴承、胶轮、外壳等加工耗材的供应商。此外,需根据企业规模、生产条件、ITOT系统建设情况,打通矿产资源产运销及上下游各环节,现矿产子系统、整体生产、矿业集团经营管理的多级化。








民生证券预测,不同产量及初、中、高级智能化的对应建设价格,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况下,未来10年智慧矿山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60770亿元、546676亿元和65755亿元。








同时随着智能矿山信息系统产品及技术在煤炭行业的成熟应用还可以推广到非煤矿山等领域,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数据,2022年全国非煤矿山大体3万多座,同样面临着智能化的需求,则市场空间更大。
TA的作品 TA的主页
B Color Smilies
知晓:智能化采煤将迎来高速发展,智能开采设备市场空间至少4600亿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