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深度参与国际创新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3-12-27 09:10 发布

12 0 0

这是一场地球观测行业的盛会。9月89日,首届地球观测组织大会在京召开。对地观测、遥感技术、卫星产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会上,多位院士与专家围绕地球观测先事项、技术发展和行业应用等问题深入研讨,凝聚共识,共同谋划和推动国内地球观测界深入参与地球观测组织(GEO)创新治理。GEO成立于2022年,是目前国际上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比较大的间多边合作组织,目前已有113个成员国、143个参加组织和19个关联组织。GEO比较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通过协调、全面、持续的地球观测,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信息支持,提升人类福祉。在线会议的相关问题可以到网站了解下,我们是业内领域专业的平台,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询,相信可以帮到您,值得您的信赖!


10多年来,我国作为GEO联合主席国,与其他成员国一道协调推进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遥感中心作为GEO秘书处依托单位,广泛动员和组织我国创新力量积极融入该领域的全球创新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充分运用GEO合作机制输出服务援助,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数据共享,向GEO提供数据超500万条9月6日,像往常一样,李国庆打开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发现共享平台已经换装了,新接入了遥感卫星地面站的数据。作为GEO专家会专家、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国庆是平台的常客了。运营共享平台是参加GEO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明确的核心工作,由遥感中心(GEO秘书处)牵头,现了国内公益性卫星、部分商业卫星数据中心及国外质遥感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据访问服务。作为GEO的创始国,积极参与GEOSS建设和数据共享,展现大国担当。遥感中心(GEO秘书处)主任赵静说,通过风云气象数据广播系统、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卫星广播系统和的美洲地球观测数据卫星广播系统,开展的全球业务化广播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南非成功安装了中巴资源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现了总覆盖面积达2047万平方公里和非洲地区卫星数据的免费共享。GEO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中方在此框架下始终积极主动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提供产品和方案。赵静说。2022年,共享平台中文正式开通。2022年,英文开通。共享平台数据资源稳步增长,分中心发展为14家单位,共享平台已集成了120颗卫星的5000多万景影像元数据,发布了涵盖遥感反演、解译、应用、地物波谱、样本、控制点、遥感验证以及相关的基础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集3800多个,总体数据资源量达35PB。基本现了国内及国际地球观测数据的双向共享。此次,共享平台在基础设施、内容综汇、数据治理、服务功能、用户交互、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平台涵盖范围更广,不仅是数据,还包括卫星影像、相关的工具研究论文、案例等,在这些资源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灾害应急响应速度会大大提升。李国庆说。


李国庆表示,10多年来,我国机制化地推动GEO框架下国内外地球观测数据的双向共享,累计向GEO提供了500多万条数据,研制和发布了大量基于国产卫星的全球性和区域性数据集产品。在数千个GEO数据资源提供者中,共享平台成为GEO数据门户中比较受欢迎数据提供者之一,树立了国际地球观测数据共享领域的品牌。赵静表示,通过GEO组织多年的努力,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全面综合的地球观测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基础性手段和前提,已经形成了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需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普遍共识。共同护佑人类家园,扩大地球观测朋友圈面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科学家与国际同道携手,充分运用GEO机制,面向全球组织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援助服务。近年来,GEO全球灾害数据应急响应机制已先后为萨摩亚、纽埃、斐济、汤加等全球25个的地震、洪涝、台风、海啸、溃坝、火山等重大灾害提供34次应急救援。同时,遥感中心(GEO秘书处)积极组织我国科研力量融入地球观测技术的全球创新络,在全球视野下谋划创新布局,持续推动我国地球观测技术和相关产业与国际接轨发展。是GEO框架下代表亚洲大洋洲区域和发展中的联合主席国。近年来,我国不断夯亚洲大洋洲区域(以下简称亚大区域)合作,聚焦发展中能力建设,引领亚大区域理念发展以及推动亚大区域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组织亚大区域22个GEO成员国共同开展合作,牵头推进施了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AOGEO),扩大地球观测朋友圈。AOGEO国际研讨会和培训班是亚大区域地球观测的品牌活动。遥感中心(GEO秘书处)副主任刘志春说,GEO定期举办面向发展中的国际培训班,对来自40余个的800余青年学者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地球观测资源和能力在区域间的流动,有效助力消弭数字鸿沟,促进了亚大区域成员国、国际组织、地球观测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广受GEO各界好评。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顾行发指出:AOGEO创建极大促进了GEO的工作,欧洲、美洲、非洲也成立了相应的区域组织,其已经成为整个GEO不可替代的、关键的部分。亚大区域分布着全球60%以上的人口,而60%以上的灾害也发生在这个区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顾行发表示,AOGEO的成立比较大限度扩大了数据共享范围,特别是对国际减灾防灾事件的响应,现了速高效、公开透明、平等共赢的人道主义灾害援助和技术支撑。我们将持续关注亚大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等重要议题,推动地球观测与新兴技术融合,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声,面向区域际需求共同以地球观测技术赋能区域发展。顾行发说。深化产业融合,持续提升GEO影响力地球观测技术作为人类观测地球、认知地球、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国际灾害防治、气候变化应对、韧性城市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和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刘志春认为,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为地球观测技术创新及应用服务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催生了更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激发出地球观测产业巨大的潜力。遥感中心(GEO秘书处)于2022年开始启动征集和推广《地球观测秀应用百佳案例》专项工作,遴选遥感监测北半球陆表积雪面积变化及其气候效应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遥感监测与综合分析等一批具有创造性和借鉴意义的应用场景和案例,为地球观测产业生态发展提供知识支持。要加强高层设计、凝聚力量,面向GEO四大先事项和八大受益领域发力,推动相关工作部署和任务落地,持续提升GEO的品牌力和影响力。赵静说。刚刚过去的一年,GEO第17届全会将韧性城市和人居环境列入第四大先事项。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匡文慧长期从事土地利用和城市环境遥感研究,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科学院全球城市土地覆盖和热环境观测平台入选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对地观测工具箱全球十大典型应用案例。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了20002022年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这些数据和专题报告,不仅支撑了美丽国土空间规划和韧性宜居城市环境建设,同时也为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施提供重要的科学认知。匡文慧说。连续十年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面向国际社会共享29个专题报告和109个数据集,GEO为各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和决策行动提供信息参考和支撑。尽管GEO在服务全球及支撑国内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我国地球观测基础设施、数据和技术势转化为规模化应用的能力,特别是GEO当前力推的国际化落地应用和知识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未来,GEO将进一步加强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面临问题的深入研究,开展粮食安全预警、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应对等合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赵静说。
TA的作品 TA的主页
B Color Smilies
了解深度参与国际创新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