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因为拆迁我已没有了家
每次提到农村拆迁,我们都会情不自禁想象到乡村美景。那里有比较蓝的天,比较清的水,比较热情的人们。每每夕阳西下,我似乎又看见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大人长椅高谈阔论,小孩门前嬉戏打闹的场景。每当夜晚来临,满天的繁星,总是给人限遐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不是乡村美景的写照。我们眷恋这样的诗意生活,可是我们还回得去吗唯有通力合作,我们才能将杨在明律师简介的价值发挥出来,供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城市化的进程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造成的影响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乡村的美,美在旖旎的风光,忘情的山水,更美在厚重的人文情怀、历史的沉淀。乡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但这回忆也终将随着拆迁的步伐在挖掘机的滚动下面临消失的命运。
时光常常叫人唏嘘,历史也总是惊人的相似。有人说,城市的进程,是一遍遍拆了建、建了拆的历史,有人说,反反复复折,丢失的是宝贵的乡村记忆,留下的是冰冷的钢筋水泥。是啊,走在车水马的城市街道上,看高楼林立,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可以使人联想到山水画里瘦骨嶙峋的奇峰,联想到拔地而起、动人心魄的石林,却不能在在地感受那种心旷神怡的美景。
“拆迁”,这个词在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写着“拆”字,处不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城市是越来越繁华了,可乡村却只存在在我们的记忆里。
拆迁让数人欢喜,却又让多少人忧伤。都说城市代表的是梦想,所以拆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举措,拆掉旧的,建设新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相对于城市的浮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那一条条街区小巷,是你心中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更是我心中的“栖身小筑,醉依纱窗”。站在城市发展的风尖上,乡村正在面临生死抉择,谁也不知道接下来面临的是城市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还是人们心灵世界的荒芜。
冯骥才惋惜,每天有上百个村庄消失。对此许多人所谓,认为乡村代表落后的东西,正在远去的东西,被抛弃的东西。但是乡村是人伦道德、文化传承的根基,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土地的责任感,也失去了对乡土的亲近感,失去了对祖上的敬畏,我们会变成什么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被改编的毛的歌词更有一种漂泊感。古人常说“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少小离家老大归”,“读千年书,非功利禄;行九万里路,终归诗酒田园”。可今天我们将归向何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