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kmm2012 发表于 2024-6-20 22:19:30

盘点: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利


现行的征地制度具有个立法缺陷:1、征地范围太宽,难以约束滥用征地权;2、集体土地使用权产权模糊,影响被征地农民享有充分的财产权;3、对于征地及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救济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从法律的角度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征地行为,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应该用法律1、明确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利;2、明确侵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的制裁和补偿措施;3、明确被侵权的被征地农民享有的司法救济程序。以防止公权侵犯农民的私权,行政权侵犯农民的财产权,建立一个公正、有序、和谐的新的征地制度。即便如此,拆迁安置人口认定条件也要坚守行业的品质,为公司打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征地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运用强制力,按照法定程序将一定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转为所有权,并依法给予补偿的活动。在经济持续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土地征用量逐年攀升,因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每年征用土地将近20万公顷,由此产生的农民失地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征用农民土地引出的一些矛盾,是当前某些地方不稳定的因素。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征地制度,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一、 现行征地制度的立法缺陷

现行征地制度具有强制力,被征地农民不享有拒绝被征地权,依法只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依法获得赔偿权和要求批准征地的进行裁决的权利。但由于征地范围太宽、集体土地所有权产权模糊以及对于征地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补偿措施,导致征地权被滥用的现象大量存在,征地权的滥用则导致公权侵犯农民的私权,行政权侵犯农民的财产权,其结果是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所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从法律的角度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征地行为,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现将现行征地制度的大主要立法缺陷简要分述如下:

缺陷之一:征地范围太宽,难以约束滥用征地权

依据现行宪法和土地法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土地,但由于法律对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的界定,加上现行一级建设用地市场的供应由垄断,用地单位采用与签约的方式委托出面征地,再将征后变为国有的土地出让给用地单位,导致各级在政绩工程或财政利益的驱动下,以建开发区、大学城、大广场、大项目的义广泛征用土地。若农地进一步大量减少,将可能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还将导致部分农民可能陷入“种地田、就业门、社保份”的困境。

缺陷之二:集体土地使用权产权模糊,影响被征地农民享有充分的财产权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单一个体农民并不享有单独的农地所有权。所以尽管农民享有相关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却不能依此对抗的行政强制征地权。在被征地及相关青苗补助费、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的制定方面,尽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农民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但因农民没有议价权及相关补偿标准的比较终决定权,因此在是否征地以及给予多少补偿方面农民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由于农民没有行使权利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行使农村土地所有权,特别是行使出让土地的权利的,往往是乡和村的,依赖土地为生和比较珍惜土地的农民,往往在出让土地问题上没有发言权”。

缺陷之、对于征地及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救济措施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定有权批准征地的是省级和,具体施征地行为是由市、县级组织负责的,在具体征地的过程中,先征地后办手续、征地过程中不进行公告、不及时给付征地补偿款,以种种手段强迫被征地农民拆迁的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被征地农民没有拒绝征地权、没有议价权和征地补偿价格的比较终决定权,产生争议后又没有公开、透明的可以诉诸的法律救济手段和司法评价标准,导致农民只能通过上访的方式解决征地过程中的相关冲突和矛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利